概述
来源:未知 作者:njboda 时间:2014-10-24 03:30
急性肾小球肾炎(简称急性肾炎),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。该病主要发生于5~14岁儿童,成人少见,但老年患者发病较重。急性肾炎在发达国家已逐渐减少,但在生活及工作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发病率依然较高。该病大多急性起病,临床表现为血尿、蛋白尿、高血压、水肿、少尿及氮质血症。由于其表现为一组临床综合征,又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。急性肾炎常见于感染之后,尤其是链球菌感染,但也有部分患者由非链球菌感染所致,如葡萄球菌、肺炎双球菌、伤寒杆菌、梅毒、病毒、疟原虫及真菌等引起。另外,非感染性因素,如去氧核糖核酸抗原、肿瘤抗原、甲状腺球蛋白抗原等也可引起急性肾炎。本篇主要讨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。 急性肾小球肾炎根据其临床表现,与《内经》所载之“风水”、“肾风”、“水气”等病名相似。 根据临床资料分析,本病有以下特点: 1.发病因素:急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,目前认为其病因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菌体作为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,它既可通过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致病,又可通过原位免疫复合物生成致病。其中大部分病例为循环免疫复合物肾炎,抗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,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,损伤肾脏,其主要作用途径:①免疫复合物与补体结合激活补体,释放炎性介质,引起肾小球正常结构的物理和免疫化学物质的变化;②炎症时,吞噬细胞释放溶菌酶和多肽酶,破坏了肾小球的结构的多肽成分;③纤维蛋白沉积于系膜区,刺激系膜细胞的增殖。急性肾炎皮肤感染者与链球菌的外毒素有关,可直接激活补体而致病。 2.病理特点:急性肾炎发病后主要的病理类型是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,以肾小球内皮及系膜细胞增生为重要表现,早期尚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浸润。免疫病理检查可见IgG及C3沉积于系膜区与毛细血管壁,电镜下典型特征可见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形成驼峰及膜内沉积。 该病大多预后良好,中医治疗则区分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辨证论治,急性期以祛邪为主,恢复期重在调治。发挥整体辨证论治的优势,扶正祛邪,攻补兼施,可提高临床治愈率。而西医治疗基本上以对症处理为主,如抗炎、利尿、降压等。但也有部分病例可发展为慢性肾小球肾炎。 |
更多>>百年传承 肾科世家
-
肾病宗师邹云翔
我国中医肾病学科奠基人 一代名医 邹云翔 邹云翔教授,我国中医肾病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。
-
邹燕琴博士生导师
我国著名中医肾脏病学家——邹燕琴 邹燕琴(勤)教授 博士生导师,国家中医药传承博
-
中医药临床优势病种-慢性肾脏病诊治新进展
王钢,男,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、江苏省名中医、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。师从我